全国服务热线:18600907907
全国人大代表逄子剑在2025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的《关于支持南疆2×66万千瓦煤电项目建设的建议》,聚焦南疆能源供应与煤炭资源开发,核心内容包括推动喀拉吐孜矿区产能释放和建设2×66万千瓦煤电项目。以下从背景、规划、政策支持及战略意义四方面详细分析: 一、背景与需求 1. 南疆能源缺口 南疆地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,冬季因供暖和工业负荷叠加,存在季节性缺电问题,亟需提升电力供应能力。 2. 资源禀赋与利用瓶颈 • 喀拉吐孜矿区位于喀什地区莎车县,探明煤炭储量约1.35亿吨,煤质为低硫(0.2-0.5%)、高热值(5000-5500大卡)长焰煤,适合发电及煤化工;
• 当前矿区年产能仅240万吨,难以匹配本地煤电转化需求。 二、建议核心内容 1. 煤炭产能升级 • 推动矿区总体规划修编,将规划总规模从240万吨/年提升至420万吨/年,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,配套智能化开采设备; • 加快释放先进产能,保障民生用能和煤电项目原料供应。 2. 煤电一体化建设 • 规划建设2×66万千瓦煤电项目,作为南疆电力保供的核心支撑; • 通过坑口电厂实现煤炭就地转化,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能源效率。 三、国家能源局回应与政策支持 1. 矿区规划修编 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喀拉吐孜矿区总体规划修编,指导新疆发改委推进相关工作,目前该矿区环评审查已通过,待自治区审批后实施产能升级。 2. 煤电项目推进 • “十四五”期间已向新疆新增支撑性和调节性煤电建设规模,要求新疆加快已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进度,按照“应开尽开、应投尽投”原则推进; • 结合新疆电力供需形势,统筹研究新增煤电规模用于南疆项目建设。 3. 技术升级与环保要求 强调引入智能化开采技术(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)和环保设施(如瓦斯抽采系统),确保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。 四、战略意义 1. 能源安全保障 项目建成后,可缓解南疆季节性缺电问题,并为喀什地区工业发展和民生供暖提供稳定能源。 2. 经济与产业协同 • 煤电一体化模式可带动当地煤化工、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发展; • 通过红淖铁路外运煤炭至西南缺煤省份,拓展市场辐射范围。 3. 碳中和背景下的转型示范 低硫煤高效利用与现代化煤矿建设,为传统能源清洁化开发提供范本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。 五、下一步计划 1. 加快矿区审批 推动喀拉吐孜矿区修编规划尽快获批,启动产能升级工程。 2. 煤电项目落地 协调国家与地方资源,确保2×66万千瓦煤电项目在2025年内开工,2027年投产。 3. 技术合作引入 吸引企业参与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煤电设备投资,形成“政府主导+企业运营”合作模式。 结论 逄子剑代表的建议直指南疆能源结构痛点,通过煤炭产能释放与煤电协同开发双路径,构建区域性能源保障体系。国家能源局的政策支持与技术导向,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。未来需重点关注矿区审批进度与煤电项目招标动态,把握投资合作机遇。
全国人大代表逄子剑
全国人大代表逄子剑是扎根新疆南疆基层的“90后”干部,现任喀什地区招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,曾任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书记等职。他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,成为南疆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
一、个人背景与基层经历 1. 成长轨迹 逄子剑出生于山东莱阳,2014年从烟台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,成为首批赴新疆基层工作的内地高校毕业生,先后在喀什地区疏勒县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、莎车县的乡镇任职。 • 基层工作亮点: ◦ 在疏勒县巴仁乡琼克其其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期间,改善村容村貌,被村民称为“小逄书记”; ◦ 在莎车县推动棚户区改造、解决居民用水难题,并引进耐盐碱小麦新品种,提升盐碱地农业产值。 2. 乡村振兴实践 在巴格阿瓦提乡任职期间,他通过科技赋能农业: • 与中国农科院合作,推广“京麦189”小麦品种,亩产达690公斤,较传统品种增产30%; • 发展特色养殖业,支持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,形成“养殖+饲料+屠宰”产业链,带动村民增收。 二、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贡献 1. 两会提案与建议 逄子剑聚焦南疆发展和民生需求,提交多项建议: • 能源与交通:推动喀什市布局光伏电力外送通道、优化中吉乌铁路国内段线路走向、支持喀拉吐孜矿区煤电一体化项目(2×66万千瓦)建设; • 乡村振兴:呼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; • 民生保障:推动喀什徕宁国际机场改扩建,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。 2. 政策宣讲与落实 作为基层代表,他积极传达两会精神: • 2024年两会后,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粮食安全政策,推广科学种植技术,增强农民信心; • 协调科研机构与农户对接,推动耐盐碱作物和养殖技术普及。 三、荣誉与社会影响 1. 荣誉称号 凭借卓越贡献,逄子剑获得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荣誉: •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; •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(第27届)、自治区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。 2. 社会评价 央视等媒体称其“用青春绘就边疆新画卷”,《新疆日报》评价他为“南疆巨变的生动缩影”。他的事迹激励青年投身边疆建设,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。 四、未来工作方向 逄子剑表示将继续以“增加农民收入”为中心任务,重点推进: 1. 农业现代化:扩大耐盐碱作物种植,提升棉花、小麦品质;
2. 产业融合:依托喀什自贸试验区政策,吸引龙头企业投资,打造“现代农业+深加工”产业链; 3. 能源协同:推动喀拉吐孜煤矿与煤电项目联动,保障南疆能源安全。 逄子剑的十年基层生涯,既是个人成长的缩影,更是南疆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时代见证。他的实践为边疆发展提供了“青年力量+科技创新+政策赋能”的鲜活样本。